此文章原創(chuàng): 東方網(高校,請珍惜你的“招牌”)
清華大學總裁班被學員狀告欺詐招生
王明夫、閻學通、彭劍鋒、林毅夫、胡鞍鋼、郎咸平、鐘朋榮……正是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師,吸引千萬身家的老總于博報名參加了清華大學的“總裁研修班”。但至今課程將盡,這些專家學者無一在課堂上露過面。昨日下午1時,北京市海淀區(qū)法院開庭審理了于博狀告清華大學以欺詐手段招生一案。 于博要求清華大學按照招生簡章的承諾延請名師授課,并賠償損失十萬元。(12月2日《成都商報》)
“廣告”宣傳讓你心動:清華大學開辦“公司治理與資本運作總裁研修班”,招生對象為“企業(yè)董事長、總經理及其他決策層領導,政府領導”,從而“使企業(yè)家通過資本視角,了解和掌握現(xiàn)代公司治理與資本運作、籌劃的知識與方法”。主講老師個個大名鼎鼎。心動后的行動,讓總裁們大呼上當。原來,這個總裁研修班并非清華大學繼續(xù)教育學院的項目,而是外包給了張中朝老師個人。明白了,作為個人承包項目,自然要追求利益,選擇課時費便宜的學者。
名校的MBA、EMBA比比皆是,總裁研修班、精英培訓班、卓越女性課程、奢侈品培訓班接踵而來……市場有需求,培訓就跟進。這些除了極少數(shù)是專門的培訓機構外,絕大多數(shù)是由知名高校“主辦”,也可稱之為高校利用自身資源進行“多種經營”。這些高校是否正而八經進行“培訓”呢?是否稟承著大學精神在進行“培訓”呢?是否承擔著社會責任在進行“培訓”呢?
據(jù)業(yè)內人士介紹,這些在市場上高聲吆喝的高級培訓班,雖然都冠著名校的牌子,但在實際操作上,具體代理前期市場研究、宣傳、招生、班級管理等事務的,基本上都是一家與高校合作的咨詢公司,名校大多只出校名,或者僅負責師資和場地安排,其余全部“外包”給了代理咨詢公司。清華大學的“總裁研修班”也是外包給了個人,“操作程序”正是如此。
高校承擔起繼續(xù)教育的責任,應該說是一個“雙贏”之策,一方面滿足社會發(fā)展對所需人才知識與技能提高的要求;另一方面,高校可以從中得到經濟利益。有關人士認為,在非學歷培訓領域,高校的金字招牌是最吸引人的。名校基本做的是“無本萬利的生意”,光一個學校的牌子,就要拿走這些高價班學費的好幾成。高校“賣招牌”式的培訓,是教育培訓市場化的“縮影”,也是“魔影”。
《天龍八部》中的段譽有一門神功“凌波虛步”。這些高校培訓班走的也是“凌波虛步”,讓人見首不見尾,一不留神就會誤入歧途。繼續(xù)教育中的培訓環(huán)節(jié)走市場化之路,是一個探索的過程,尤其要腳踏實地,一步一個腳印,切忌走“虛步”。連清華大學這樣的頂尖高校都已“誤入”繼續(xù)教育的“歧途”,看來規(guī)范高校的繼續(xù)教育已是迫在眉睫。高校,請珍惜你的“招牌”。
評論(0) | 閱讀(8866) | 發(fā)表于
12:59
返回
清華大學總裁班被學員狀告欺詐招生
王明夫、閻學通、彭劍鋒、林毅夫、胡鞍鋼、郎咸平、鐘朋榮……正是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師,吸引千萬身家的老總于博報名參加了清華大學的“總裁研修班”。但至今課程將盡,這些專家學者無一在課堂上露過面。昨日下午1時,北京市海淀區(qū)法院開庭審理了于博狀告清華大學以欺詐手段招生一案。
Written By: boyu boyu
Date Posted: 2009/3/17
Number of Views: 8863
|